都市报:一滴水折射大武汉发展变迁

日期:2018-09-26

 9月18日上午,北湖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,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主体结构设备安装,这意味着该工程进入了全力攻坚阶段。北湖污水处理厂由武汉市水务集团武汉三镇实业控股公司兴建,投资45.5亿元,是国家“长江大保护”和武汉市“四水共治”关键工程。作为该项目的建设方,从单一的自来水生产运营,到城市供排水一体化发展,改革开放40年来,武汉市水务集团砺砥前行,实现了跨越。

 

 (1)日供水能力从67万吨到385万吨 武汉自来水大会战成为发展拐点
    1906年,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宁波巨商宋炜臣筹集民营资本成立“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”。 1909年宗关水厂通水,武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自来水,开启三镇文明饮水之先河。新中国成立后,武汉自来水事业的建设者前仆后继,新建了一批自来水厂,供水管网总长度不断延伸,供水能力不断。但随着各项建设的飞速发展,城市供水建设后劲不足,供水矛盾日益突出,安全优质供水备受关注。
    1975年底,武汉三镇自来水厂的日综合生产能力只有67.3万吨,而全市全年日均需求量达到75.2万吨,制供水能力严重不足,生产设备常年超负荷运行,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,水质、水压、安全面临巨大隐患。
    老城区自来水上楼困难,甚至昼夜无水;部分工厂常因缺水不能开工、餐馆一度停业。自来水基本建设滞后发展,制约着武汉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,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。江城“水荒”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,要求武汉市尽快解决“长江边上吃水难”的问题。
    1976年,省、市委组织实施“武汉自来水大会战”,一场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参战的自来水基本建设大会战全面铺开。乘改革开放的春风,历时10年的“武汉自来水大会战”,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净增112万吨/日,达到180.7万吨/日,自此,自来水基本建设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,同时也拉开了武汉自来水事业扬帆远航的序幕。
    40年间,武水人发扬自来水会战精神,先后完成了“湖改江”供水工程,圆了武昌高校周边40万群众畅饮长江水的梦想;“抄表到户”民心工程,化解了市民轮流收费、分摊漏耗的苦恼;加快水厂新建、改扩建工程,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,满足了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总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……..
    今天的武汉市水务集团已拥有10座自来水厂,日综合供水能力385万吨,拥有供水管网7700余公里,大型供水转压站16座,供水服务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,江城“水荒”早已成为历史。

   

(2)水质考核从5度到0.3度 江城百姓用水越来越舒心
    关于自来水,老百姓最关心什么?当然是水质安全。据XXX介绍,40年间,国家标准对水质的要求不断提升,出厂水浊度从5度、3度,到现在的1度,考核指标也从最初的20多项,增加到现在的106项。而武汉市水务集团的内部标准,比国标还要严格:去年,该集团将出水厂水质浊度标准由0.5度,再次提高到0.3度,大大优于国标,达到了直饮水的标准。水质上去了,供水服务也不能丢。家住汉口的60后王先生回忆,上世纪80、90年代,街坊每家每户轮流抄水表,邻里间时常为分摊漏损而引发矛盾。“如今家里用上了远传式水表,手机移动客户端可以直接缴水费,用水问题打个电话搞定,变化真大!”他感慨。
    为了向用户提供贴心服务,市水务集团主动换位思考,不断创新服务方式,全力推进“马上办、网上办、一次办”。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,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和解决。
    而自来水出厂后,经过市政供水管网运送,最终都要靠小区内部的二次供水设施流入千家万户。目前,水务集团瞄准被称作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二次供水,不断延伸供水服务范围,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用水舒心。
    在汉阳区赛博园小区,高层用水难、水中有异味的情况已经存在多年,社区负责人表示,该小区原有的二次供水设施建成多年,不但处在阴暗潮湿的地下,水箱也许久未进行清洗,因此造成了种种用水不便。去年,经过改造,该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水务集团管理,并配备了先进的远程监控系统。不但水压更稳,水质也更有保证。如果出现用水隐患,水务集团调度中心第一时间会收到系统报警,并派人处理,居民用水更加安心。
    目前,江城已有约170个小区纳入了二次供水远程监控平台,对已接管的214个小区,庭院地管、立管和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,都由水务集团进行维护管理,确保水质、水量、水压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。

 

 (3)污水处理量从15万立方米上升201万立方米 打造江城版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
    可能绝大多数市民都不知道,今天的武汉市水务集团,已经不仅仅解决了我们“喝水”的问题,旗下的10座污水处理厂,也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。
    在武汉市水务集团的推动下,武汉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,进入快速建设发展阶段。先后投资新建、扩建二郎庙、龙王嘴等7座污水处理厂;收购黄浦路、汤逊湖污水处理厂;不断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。
    全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由武水集团成立之初的2座,发展到现在的10座,日污水处理能力从2002年的15万立方米上升201万立方米。
    位于武昌沙湖之滨的沙湖污水处理厂,是武汉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,占地120亩,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立方米,服务人口30余万。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,江城的污水处理厂也在进行提标改造:龙王嘴、三金潭、汤逊湖、黄浦路等污水处理厂,尾水排放标准已经全部从一级B升至一级A标准,这也是国内的最高标准,尾水内的污染物指标进一步削减。除了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,正在建设的北湖污水处理厂和大东湖污水深隧,正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“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”的辩证关系,全力推进,这将让大武汉再一次登上全国之最。
    投资45.5亿元,占地面积约1400亩的北湖污水处理厂,将是全国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,设计处理能力达80万吨/天,远期达150万吨/天。总服务面积约130平方公里,总服务人口约249万人。
    与此相配套,武昌的北部将建设近20公里的地下隧道,污水将通过这根深埋于地下30米到50米的隧道,统一送入北湖污水处理厂,实现沙湖、二郎庙、落步嘴三座污水处理厂和北湖污水处理厂的“四厂合一”。
   

  (4)企业运营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 改革成为百年武水腾飞的引擎
    1998年4月27日,武汉市水务集团旗下武汉控股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,成为国内最早上市的水务公司,也是武汉市城建系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。公司上市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广泛涉足城市给排水、污水综合治理、交通等多个基础设施领域,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    武汉市水务集团立足江城武汉,积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,在建设运营好城市供排水主业的同时,延伸产业链,对外拓展。以PPP方式积极参与投资建设,先后中标仙桃、宜都、东西湖、红安、黄梅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;为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,积极参与阳逻绿色产业园区投资装配式建筑PC生产基地项目。一批批项目的落地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战略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,深化供给侧改革,全方位提升水的品质,“优质瓶装水”、“公益优质直饮水”、“小区优质水站”项目,让市民体验多层次水需求的获得感,特别是“h水1906“饮用纯净水上市,实现了武汉本土瓶装水品牌零的突破。
    40年发展,今天的武汉市水务集团已经成长为大型综合型企业,业务范围涵盖供水、排水、市政工程、房地产开发、过江隧道、水环境治理、信息管网等多个领域,拥有资产260余亿元。
    武汉市水务集团传承了武汉百年的供水历史,更是参与并见证了40年来武汉水务事业的发展。“净两江之水,润三镇人家”――武水人正在用行动践行对江城人民的承诺。

版权所有:澳门赌彩官网开户 鄂ICP备13012827号 鄂公网安备42010502000138

地址:中国武汉市洪山区团结大道1020号 电话:86-27-84719552